且不论商家利用价格杠杆是出于自身利益、节省本金的考虑,还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且不论自带塑料袋、布袋等购物的顾客是因为“再少的钱也是我的钱”,还是真的意识到了环保问题,人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环境保护。这也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减少使用塑料袋,我们大家可以做到。
20世纪全球少数几个商业奇迹之一的宜家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经营成套家居用品的全球零售业巨头。宜家开了很多先河,不再无偿提供塑料袋也为追求环保理念的公司可以提供了模仿的范本。
去年4月,重新开张的北京宜家著名黄色塑料袋不再免费。这成了许多媒体关注的新闻。
“在设计新店时,我们做了许多节能、环保方面的考虑,比如采光、垃圾分类回收等等。这让我们想到,是否有什么措施可以让顾客也参与进来呢?”宜家北京商场的市场部经理陈悦说。于是,他们想到了新店开业后对塑料袋收费。“因为在瑞士、在大部分的欧洲国家都是这样做的。”
继北京之后,宜家上海商场也开始实行收费。在正式推行前,宜家上海商场先搞了一个“蓝袋行动”,即顾客带20个一次性塑料袋来就可以不要钱换取一个可多次使用的蓝袋。最后换出的蓝袋达3000个。宜家很明确地突出了收费措施的环保作用。商场里挂着的蓝袋旁边往往有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上海一年废弃的一次性塑料袋多达30亿。白色污染,已威胁你我生存环境,选择多次使用购物袋就是选择环保生活方式。”结果,收费措施在京、沪两地的推行效果都不错,黄袋的消耗量都减少了一半。
“原来,我就亲眼看见过某些人买一个1元的餐垫、一个闹钟,就硬生生的拿人家N个塑料袋。”有顾客说。工作人员也表示:“要不收钱,袋子特别费。实行收费后消费者不再总要求多给几只袋子。”
北京公开向顾客出售购物袋的大型商业企业除了宜家,就是以“现购自运”闻名的麦德龙超市。其实,来自德国的大买场麦德龙,忍着顾客的误解和投诉,坚持老家带来的环保理念,坚持收费塑料袋。早在1991年,德国就立法,明确规定商场超市的塑料袋必须收费(有偿使用),麦德龙没有因中国没有法律规定,就放松自己的环保要求。记者持有麦德龙会员卡在麦德龙购物,塑料购物袋同样要花钱买的:大号0.5元、小号0.3元。麦德龙的工作人员和记者说,为了环保,超市提供的是可回收的降解塑料袋。
9月15日傍晚,记者来到北京麦德龙万泉河店,在收银处观察了10分钟,结果发现,顾客凡买散件物品的,基本上都会向收银员购买相应型号的塑料袋;购买整件物品的,大多通过购物车带到停车外或打车,然后直接将物品装到车里。这10分钟里,记者发现,购买袋子的顾客约占3成,但未曾发现有顾客自带包装袋来购物的。
麦德龙万泉河店的前台负责人孙小姐和记者说:“收费大幅度减少了塑料袋的消耗,但我们大家都希望自备购物袋的顾客慢慢的变多。”
“宜家的塑料袋是挺好的,拿回家储存衣物特别好用。”不少来此购物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记者在宜家商场发现,从结账处走出的顾客,已不再是以前单一的黄色提袋,有部分顾客采取了自带塑料袋的做法。“实行一年多来,并没有因此出现什么争执,起码我没碰到过。”北京宜家的一位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来宜家买东西的,一般收入都不是太差,不会为买一两只袋子计较的。”
在购物现场,记者在与已经购买了购物袋的顾客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塑料购物袋收费都有自己的看法。
对于宜家、麦德龙等商业企业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一事,刘女士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不满,“这些商家就为了节省本金,一个塑料袋就要0.5毛钱甚至1元,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有一些顾客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商场都适合使用布制的购物袋:“宜家卖的是家居用品,而一般超市里卖的食品汤汤水水什么都有,不用塑料袋根本不行。”也有顾客认为:“如果真的是为了环保,商家也可以把塑料袋改成结实的再生纸袋,而不是把费用转嫁在消费的人身上。”
消费者马女士认为,希望能采取一些消费者更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少用塑料袋赠送积分等绿色服务项目。
也有不少人赞同商家这种购物袋收费的举措,消费者李先生表示,谁都知道塑料袋这种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做起来难,从免费到收费,尽管过程漫长却终难修成正果。小小购物袋背后牵涉着环保理念、商家利益和消费习惯,他们之间的平衡点实难拿捏,所以对购物袋收费能够说是目前减少购物袋使用数量的最好方法。
据环保人士介绍,目前个人会使用的绝大部分塑料袋是不可降解的,虽然有了可降解的塑料袋,但为了经济利益,很多商家还是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有专家这样认为,向消费者收费可以遏制一部分塑料袋的浪费,但要从根本上处理问题,还是要改变塑料袋的材质。
而实际上,大规模推行塑料袋收费目前肯定是行不通的。去年11月,家乐福开始在北京方圆店率先推广环保购物袋,每只售价3元,顾客理解,但价格大多无法接受。
“超市等每天都向顾客提供大量塑料袋,既增加成本,又制造白色污染,实行收费我完全赞成。但饭店、餐馆则另当别论。”消费者刘先生认为,饮食企业你提供的包装设施必须是绝对环保的,但在你收取的费用中,本来就包含了食品容器部分的费用,你再收费就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了。